第111章 出尔反尔(1 / 2)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东配殿内。

天启正在王安的辞表,看着看着,被其中文采打动了,随即摇头晃脑地读出声来:“顽劣愚钝,惟赤诚天日可表;身逢盛世,虽幽微圣明烛照。万岁不弃老奴,老奴却难负重。”

天启念罢这几句,扭头对趴在他肩膀上的客氏说:“听听,看看,若不是吾师的大手笔,谁能写出这样抑扬顿挫、汪洋恣肆的好文章。”

客氏:“奶娘没念过书,识不得几个字,听小祖宗念得倒是上口顺耳。不过,小祖宗说是孙阁老手笔,奶娘不得不考虑得多一点儿。”

天启:“奶娘考虑什么?”

客氏:“我听人家说过,这皇宫大内,除了万岁爷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最大,号称内相对不对?”

天启点点头。

客氏:“朝廷上,除了万岁爷就是内阁大学士权力最大,号称宰相对不对?”

天启又点点头。

客氏大惊失色:“我的亲祖宗,现在朝廷上下都知道叶向高、孙承宗与王安好得穿一条裤子。你把内外大权交到他们仨手上,万一他们生了异心,合起伙来,还不是随便摆置你?”

天启也大惊失色了:“奶娘,朕该怎么办?”

客氏故意愁眉不展:“奶娘一个妇道人家,能有什么主意?”

天启把孙承宗写的辞表扔到书案上,绕室彷徨。

客氏见火候差不多了,才故意怯怯地问:“是不是把魏忠贤找来商量商量?”

天启觉得看到了希望,大声下令:“速招魏忠贤见驾!”

客氏扭过脸去,偷偷地笑。

天启仍有些不安地走来走去。

功夫不大,魏忠贤擦着额头上的汗,大步流星走进东配殿。跪在天启面前磕头,说道:“老奴魏忠贤奉命见驾,吾皇万岁!”

天启亲切地说:“魏大伴,听说你的税监使干得很好。起来说话吧。”

客氏趁天启不注意,指指书案上的辞表让魏忠贤看。

魏忠贤刹那间便猜中了天启的心思,却露出一脸憨厚相,呆呆地站在原地不说话。

天启问:“魏大伴在宫中几十年,你说说,现在让谁当司礼监掌印太监合适?”

魏忠贤直愣愣地说:“这是天大的事,本不该让老奴插嘴。既然万岁爷问起,老奴就实话实说,当然是王安合适。”

客氏急得直瞪眼。

天启也很觉意外,又问魏忠贤:“让王安当有没有弊病?”

魏忠贤还是直愣愣地答:“当然有,瓜无滚圆,人无十全嘛。”

天启:“到底该怎么办?”

魏忠贤这才不紧不慢地说:“文人们常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万岁爷要是觉得,把内外大权交给一伙人掌管,可能危及万岁爷的安全,就万万不能让王安当掌印太监。”

客氏偷偷冲魏忠贤抛个媚眼,竖竖大拇指。

天启高兴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事先放一放。魏大伴为人厚道,思路缜密,才堪大用。朕任命你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

魏忠贤喜上眉梢,却趴在地上连连叩头:“老奴大字不识几个,怎么能当秉笔太监?万岁爷,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天启忍俊不禁,笑着说:“还真是个魏大傻子,朕就是看中你憨厚可爱、忠心可嘉,好好干吧!”

紫禁城司礼监值房内。

王安面前摞着几摞奏章,他仍然提笔挥毫批红,那个年轻太监仍然手脚麻利地忙碌。

但王安明显有些走神儿,时不时地停下笔来发一会儿呆。

年轻太监体贴地问:“王公公,你老人家是不是不舒服,要不咱们歇一天?”

王安想了想说:“去把叶阁老、孙阁老请来。”

年轻太监一会儿工夫就引着叶向高走进值房。

叶向高没落座就问王安:“王公公,魏忠贤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事你知道吗?”

王安大吃一惊:“内阁的拟旨我没看到呀!”

叶向高:“可能是通政使有意避开你,直送御前批红了。”

王安惴惴不安地说:“我第三次的辞表递上去好几天了,皇上第三次的任命始终不见踪影,我心里很不踏实。”

叶向高:“不会有事吧,重大人事任命三辞三让是几百年来的常例。陛下办事拖拉一点儿也不足怪。”

孙承宗进来接着话茬儿说:“非常奇怪。”

叶向高问:“孙阁老觉得哪里奇怪?”

孙承宗:“该来的任命没来,不该下的任命反而绕过王公公下了,不奇怪吗?”

叶向高、王安都紧张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孙承宗:“这几天,客氏已经住进宫里,魏忠贤也频繁出入皇宫,说明陛下态度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王安倒抽一口凉气:“大势去矣!”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