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党锢之祸(1 / 2)

罗卫告诉项羽东汉长期以来一直都受到外戚与宦官这两大势力的巨大影响,随着这两个势力相互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而做出各种各样可怕的事情之后,东汉皇权的影响力一直都在持续下降。

相比之下外戚对于皇权的依附性比较弱,他们上位的根本还是在于其皇亲国戚的身份,然后凭借着家族势力逐渐占据东汉朝廷之中的重要位置,外戚的势力强弱本身也会随着皇帝皇位的更替而发生变化,但是相对而言外戚的位置还算比较稳固,因为皇亲国戚的身份保证,即使失势也不会遭遇足以毁灭整个家族的灭顶之灾,最多也就是个别少数的外戚失去原本的权势。

项羽对于东汉朝廷外戚势力影响力如此强大感到十分惊奇,于是罗卫又继续比较细致的给项羽讲述了东汉朝一些皇帝的具体事例,从而使项羽能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原委。

罗卫告诉项羽东汉从和帝即位之后不久,就出现了窦太后专政的情况,到后来恒帝时期宦官发动政变剿灭梁氏外戚势力谓之,其间先后有窦氏、邓氏、阎氏、梁氏成为当时东汉统治集团当中最有权势的外戚势力,他们全部凭借本姓太后上位,尤其是梁氏外戚统治时期,梁冀作为当时最专横跋扈之人,甚至掌握了皇帝的生杀予夺大权。东汉时期的外戚势专擅国政的现象也在梁冀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项羽看起来听得十分的认真,罗卫见项羽一副很好学的样子,便又继续对他讲述宦官的情况。

罗卫告诉项羽,宦官势力作为东汉政局斗争中又一大群体,他们起初受制于外戚和皇权,但是随着外戚势力的膨胀以及皇权势力的衰落,宦官作为当时皇帝想要重塑皇权的主要依靠着逐渐在东汉复杂混乱的政坛中崛起。

和外戚不同的是,宦官的权力基本上完全来自于皇帝本人,如果皇帝喜欢和信任他们,他们相应的就能够获得权力,而如果失去皇帝的信任与喜爱,就会完全失去一切,所以宦官对于皇帝的依附性是非常之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宦官也的确比外戚更加在乎皇帝,更加维护皇帝的利益,所以很多时候皇帝在宦官与外戚之间也会更加倾向于宦官。

到了和帝时期,随着以郑众为首的宦官在皇帝的支持下发动了一场剿灭窦氏外戚的政变,越发受到皇帝的重用,从而能够迅速的成长为一支可以和外戚势力争权和抗衡的力量。

然后后来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就此并立与东汉后期的朝堂之上,影响力越来越大,反而是皇权却逐渐沦落到只能在两者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的地步,甚至有些皇帝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掌握在他们手中。

宦官和外戚这两大依靠皇权发家的东汉政治毒瘤,严重阻碍了当时东汉广大学生和官员的上进之路,他们扶持党羽,收受贿赂,将东汉官场弄得乌烟瘴气,由此东汉后期也兴起了一些反对外戚和宦官专权的政治斗争。

项羽听到这里逐渐明白了过来,他之前从一些地方了解到部分汉朝的政治结构和治理天下的方式的知识,但是也都只是从他人口中得知的粗浅信息而已,他也很想知道那不学无术的刘邦后人,是靠着什么样的本事能够让这个王朝维持了将近四百年的时间的。

罗卫继续述说,外戚和宦官在东汉王朝中后期轮流掌握朝政,甚至在安帝时期出现了合作分掌朝政的局面,两大势力的这种做法完全没有将皇帝以及东汉朝堂上的官员放在眼里,他们只是一味地想要满足自己无限贪婪的政治欲望,通过自己的政治特权来为自己和自己的势力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外戚通过崇高的地位直接将本姓家族人员全部安插进了东汉官僚集团内部,甚至有的直接进入了决策机构和军事部门。

宦官也能够凭借自己与皇帝频繁接触的独特优势,不断通过控制皇帝来对东汉王朝的官员发布诏令,用自己的意愿来处理朝政,试想整个东汉王朝的国家大事由这些毫无政治经验的宦官来处理,东汉今后的走向又怎么会柳暗花明呢?从和帝开始,东汉的政局就没有出现过稳定发展的局面。

东汉政局变得日益黑暗,使得众多官员早就没有了当初为官为国、为家、为人民的抱负,那种儒家治国思想理念顷刻间也被这种混乱的党争所覆盖。整个朝廷不是外戚通过自己长年累月的经营扶持起来的党羽,就是那些对宦官势力进行巨额行贿巴结的腐朽官吏。这些外戚和宦官势力为了保证自己对于东汉朝政的稳定控制,自然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扶持自己需要的势力。

而那些清正廉明的官员由于对于宦官和外戚势力垄断官员上进之路和日益严重的党争的作法十分不满,因此长期得不到重用。那些深受儒学治国教育的太学生也认为这些外戚和宦官势力将东汉政局搅得天昏地暗,由此双方开始联合起来反对外戚和宦官专政的局面。

项羽心说这东汉的朝廷腐化情况看起来比当初秦朝时期的暴政更加可怕,当一个国家的朝政完全都被这些眼中只有自己权力与利益的外戚宦官掌控之后,哪里还会去管老百姓的死活,项羽之前也亲身见识过黄巾起义之前各地老百姓的悲惨生活的。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