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如释重负 游九华(1 / 2)

一个礼拜后,桥头的表妹带着她们两人,坐着车到了九华山脚下的村里,杜梅先让鸣先回城去,傍晚的时候到九华山的北山下来接,几个人就开始爬山了。

山路比较崎岖,春天刚过,盛夏树叶茂盛,原本就很窄小的山路,都被新枝新草覆盖得时隐时现,让村里人带她们走了一程,就到了九华山的入山口,山路这才渐渐地宽了起来。

沿着溪流,山路曲径通幽,险峻陡峭,沿途树木葳蕤苍郁。

到了中午边才赶到了衢州九华山梧桐峰,见那山峰险峻钻天,飞瀑如练,山水秀丽,红英寺、梧桐寺、三王殿藏于山麓,晨钟幕鼓,声传云外,引来万壑共鸣。唯有在这个季节,这种景象,这样的心情,让人会有很多的想像,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

梧桐峰的山腰有个凸型的山洞,南北通透,洞底是一处比较开阔的空地,紧依山峰。空地两旁也不知道是那个村子里的村民在这里临时拾起了有几间小屋,平时很空闲着,节假日用来游客竭力喝茶聊天。

一行人越过了梧桐峰,就到了山腰洞前,对空旷的山谷呼了一声,停在树枝里的小飞鸟四处散了开来,在空谷中飞翔。看见洞前有一个临时搭建的竹棚,里面有一对夫妻在开的小吃店,冰柜里有好几种野货,竹棚上还吊着许多的山珍,这些东西在城里平时不太多见。

一路爬到山上,觉得有点吃力了,看看时间也该是吃中饭的时候,几个人就走进了小吃店,坐下来休息。

桥头的表妹点了野猪肉,野鸡,山里的豆腐,桥头的表妹还到山坡上种的素菜地里采来了一把毛白菜,四个人坐下来就开始与山民聊天了。

闲聊中知道这对夫妻是太真乡的山民,在九华山上开小吃店已经很多年了。

听口音这对夫妻不像是纯正的衢州人,那女的说话声,福建莆田的口音中又带着江西赣州的尾声,而男的是一口福建莆田方言,一对夫妻半生不熟的衢州话,几个人勉强还能听的懂,看见这一对夫妻穿着寺庙里出家人的衣服,就觉得好奇,出家人怎么可以到外面来做吃食生意?还会讨价还价。

桥头表妹每年都会到九华山上来采药,她家里养了几十只鸽子,每当换季的时候,鸽子很容易生病,搂草打兔子-捎带着到九华山上来采药,每次上来都会在这个小吃店里坐一会儿,有野货就买些野货,没有野货,竭一下就走,时间长了,对这一对夫妻比较熟悉。

九华山上的人都叫这男的王麻子,叫这女的草姑。原来这一对夫妻是在九华山上的寺庙里做佛事,出家的僧人,五年前刚刚还俗,在太真乡村里落户,在太真乡里没有一寸土地,只有一间茅草房,身边无儿无女,白天在九华山上种菜,开小吃店,晚上下山回太真乡,也不管天气好坏,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忙的时候自己开店做生意,还经常在周边的山上去打猎,一有空就会到寺庙里去帮做些杂活。

王麻子面上并不麻,为人十分地和善,说话也客客气气地。王麻子是福建泉州人,三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场火灾,火灾发生的时候被莆田南少林的一位化缘的和尚抢救了出来,就被这个和尚带到了莆田乡下的农户里寄养,五岁的时候就收录在南少林里。老方丈说他没有佛根,只让他在寺庙里生活,没有正式收他做徒弟,尽管是这样,那个和尚外出云游的时候都会带他一起出去。

有一次那个和尚外出云游到了江西赣州的一座寺庙里,被留住做主持了,王麻子也在赣州的寺庙里生活了下来。

这一住就是六年,王麻子不是寺庙中的僧人,一点也不受寺庙里的清规戒律,还经常到各个地方去玩,寺庙里需要的一些食物,生活用品也由他去采集收购。

他从小就跟着和尚,学到了一些防身的武艺,虽然武艺一般,但要对付三、五个年青人,还能勉强支撑一、两个时辰,长期在寺庙里生活,养成了不挑事的习惯。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