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9 信鸽(1 / 2)

灯塔建设成本不小,每年维护的人工、燃料同样如此,可这设施却是少不了的。特别是成山头乃是渤海湾北来南下进出口转折点、岬角,与非洲好望角一样没有灯塔夜色中很容易错过。

历史上还要二百多年才建设,但这于常洵绝对是不可接受并加于改变的。问题是在他势力已成之后还是这时,势力已成什么阻力都是可以碾压的。麻烦就在于此时常洵势力未成却又有需要,却连派出去建设灯塔的人都困难地步。

除了灯塔常洵的高速帆船还缺少帆布,虽说帆布在澳门应该可以买到,但那是为大船准备的帆布比较厚重。当然常洵也需要这样的帆布用于移民船等,但帆布生产必须自己掌握。如此才有自主权,各种规格、质量、原料等按自己所需、所具备定。

再说澳门并不生产帆布,这时海贸两口岸间不计税收百分之五十差价属于成本价。因为这时海贸成本太高,一条船三五百吨却用二三百人,一次航程少则几月长则计年。船只造价、维修成本;人工成本中还有死亡抚恤;资金利息;货物自然折损加被抢损失;还有利润。

以上一加是不是帆布从产地运来加价百分之五十乃是成本价?甚至是作为凑集一船的压舱物才肯以这价格出售。如此情形常洵怎可能不想办法自己织造,因为其它种种因素不计,自产价格可以节省一倍成本也是不可能长期外购。

而且是名为帆布实际上用途颇多,如防水油布普通布强度不够用帆布更好;比如帐篷用皮子与普通布都不及帆布,前者重又有异味后者强度很差不耐久;还有一些工作服及军服用帆布更合适。

当然如棉花大明此时所种植品种还不够好会影响到帆布质量,可这方面普通布也一样。另外常洵派出去寻找种子的人已经安排了这方面任务,区别就是国内找不到还要去国外找,可能要三五年才能找到。

这也没有办法,而且是也不影响到常洵将帆布生产的研制这时布置下去,区别只有自己干还是找供应商。这不用考虑常洵决定自己研究自己造,为什么如此很简单。

首先纺织业乃是一个大产业,我大英的日不落帝国的两个轮子就是一为钢铁一为纺织。或者说大英纺织此时主要是毛纺,为此还发生了''羊吃人''的荒诞悲剧。可那只是大英纺织业的一部分,在殖民地印支大陆主要是棉纺。

而且常洵并非只能搞棉纺,条件具备他也会搞毛纺。只是大明这里的羊毛粗肯定还要引进并培养细羊毛棉羊,还有发展山羊绒等。何况粗羊毛并非不能用了,生产粗呢对寒冷又贫困的人也是好过棉衣的布料或选择。

还有纺织业有那么大的技术改进、产品开拓空间,后世有许多织法细节或工艺、设备等常洵不知道但他知道有许多路可以走。加有资金、有信心,加手下会培养各种人才,建立各种工业,由他开拓才是可能,至少速度快集中效应大。

如让给私营纺织业,这时棉纺最发达的松江、王冈泾等少说也有几百几千家企业,他们那里有资金与胆魄、基础、底气投资新产品、新设备开发?让他们组织大型合资公司又吃力不讨好小事,还当要吞并他们而群起闹事算是克制了。

不提这些,九月十七那日阳光温和,常洵乘坐马车由三十多人拥护,第一次出了朝阳门,这也是他第一次出了京城。

不过这时他的车行称得上轻车简从一看就知道不似远行,但常洵此时幼年不可能如其他贵族子弟出城游猎。短途去那里虽一时无人知道,可如果有什么文臣以为不妥处不免会有人上本,至少记在小本子上今后有机会就翻出来。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