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残酷镇压(1 / 2)

夜,陕西渭南北门城楼。

李自成、刘宗敏骑在马上巡视,只见城楼上旌旗依旧飘扬,灯火照常明亮,可是听不到一点儿声音。

李自成有些疑惑,正想张口问刘宗敏,却听到南门方向传来人喊马嘶,还夹杂着炮声。

李自成恍然大悟,说道:“官军从南门突围了。”

刘宗敏:“成哥,我带人马去南门,帮着顾君恩杀他个片甲不留。”

李自成:“不,你快去通知顾君恩,虚假抵挡一阵,放他们走吧。”

刘宗敏不解:“为什么?”

李自成:“兵法上说,困兽犹斗。他们要拼命突围,咱们想拦住他们,得死多少兄弟?放他们走了,这渭南城不就是咱们的?”

刘宗敏:“成哥高明。”

李自成看着刘宗敏飞奔而去,又在城下巡视起来。

渭南北门城下,城门大开。

城门楼上,已经换了“李”字杏黄大旗。

无数农民军步骑兵,在护城河前面的空地上,整齐列队,静听李自成训话。

李自成意气风发,高声说道:“弟兄们,渭南城归天顺皇帝所有啦。咱们马上开进城去,把所有官仓粮食、官府财物,统统运往黄龙山。切记,不要骚扰百姓,违令者,斩!”

步骑兵齐声回答:“遵命!”

陕西巡抚衙门大堂内。

洪承畴伏案翻阅各地送来的战报。

看着看着,洪承畴把几份战报使劲儿往地下一推,拍案大怒:“都是饭桶、废物,白白浪费朝廷的粮饷。渭南丢了,延安丢了,铜川也丢了,这三个地方都是兵精粮足,为什么倒不如一个小小黄陵县,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天,朝廷大旗仍然屹立不倒?”

右参政吴英琪走过来,默默收拾起散落的战报,悄悄放到书案上。

洪承畴问:“吴参政,你能为本官解释一下其中道理吗?”

吴英琪:“回大人,下官是一介书生,不敢妄言军旅之事。”

洪承畴:“本官也是书生,也曾当过参政,生逢乱世,迫不得已提刀上阵杀人。都是逼出来的见识、胆量。你直抒胸臆,本官兼听则明。”

吴英琪:“下官就放肆了。中原各省饿殍遍地,暴民四起,叛兵作乱,在于天灾、人祸。所谓天灾,近七八年来,北方各省水旱频繁,实属我大明开国二百多年来所罕见。所谓人祸,南方各省物阜年丰,救助灾区绰绰有余。但当政诸公敷衍塞责,洋洋乎庙堂之器,曾献何策立何言解民倒悬?昂昂乎干城之具,曾建何功杀何敌拯民水火?于是,灾荒越来越重饿死无算,战争数年不息生灵涂炭。”

洪承畴:“吴参政,你可有救时良策?”

吴英琪:“眼下,只能先平息暴乱再言其他。渭南、延安、铜川为何连连易手?是因为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都是叛匪中佼佼者。黄陵为何坚持二十多天屹立不倒?是因为不沾泥等无德无能、观望犹豫之故。巡抚大人只要亲临黄陵督战,下官保证马到功成,一扫三地连连失败的颓气,重振朝廷雄风。”

洪承畴拱手道:“想不到吴参政见识如此卓越,正是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请吴参政明日同本官共赴黄陵。”

吴英琪:“不胜荣幸之至。”

陕西黄陵县城下。

洪承畴、曹文诏、贺人龙、吴英琪并马站在高岗上,眺望农民军大营。

看了一会儿,吴英琪问:“各位大人,看出点儿门道了吗?”

洪承畴见曹、贺但笑不语,便说道:“吴参政有话请讲。”

吴英琪:“排兵布阵,下官是外行,但也读过一些兵书,看过一些布阵图。不沾泥等人连营结寨,毫无章法可言,简直是一盘散沙。由此下官心生一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洪承畴:“吴参政但说无妨。”

曹、贺同时说:“吴大人不要客气。”

吴英琪:“今晚派人潜入城内,与守军约定,明日丑时末,趁叛匪人困马乏之时,内外同时夹击,定能大获全胜。”

洪承畴:“就依吴参政所言,二位将军速速准备。”

夜,黄陵县城下。

吴英琪站在山岗上命令士兵:“点火。”

三个士兵马上点燃三堆大火,熊熊大火,照得周围红彤彤、亮堂堂。

城门大开,无数兵马呐喊着冲出来,扑向农民军大营。

吴英琪脚下山坡上,一队队官军呐喊着也扑向农民军大营。

一霎时,农民军大营里火光四起,乱作一团。

官军四面包抄,快速向前推进。

不沾泥等几个农民军头领盔甲不整,骑在马上,前走几步,又后退几步,惊慌失措。

吴英琪在马上高喊:“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四周的官军同时高喊:“放下武器,缴械投降!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一伙官军张弓搭箭对准不沾泥等农民军头领。

吴英琪陪着洪承畴拍马向前,指着不沾泥喊道:“不沾泥,赶快下马投降,不然就给你来个万箭穿心。”

不沾泥心慌意乱,摔下马来,立即磕头求饶;其他几个头领也跟着下马磕头。

吴英琪振臂高喊:“不沾泥投降了!”

四周的官军都振臂高喊:“不沾泥投降了!不沾泥投降了!”

包围圈里的农民军顿时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渐渐地,跪地举手投降的越来越多。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