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大事不妙 祭牛献牲(1 / 2)

噼噼噗噗,烟花鞭炮声渐密,纵然南京城浸笼了绵绵细雨,亦束缚不住时时燃闪的火花,人言水火不容何其谬哉,此时南京城里不就水雾与烟气浑然交织,水中生火,火中沥水,不真切如似仙境梦幻。钱不吝脚不沾地穿过深巷,冲过屋檐走廊,止步于门槛前,他长年跑腿,脚力异于寻常,这一通疾行却也不见气息紊乱,只是稍一喘息,咽下口浊气,便道:“老爷,奴打听清楚了,原来是北面传来大捷,斩首过万呢。”

“哦,难道,是何人立下如此赫赫奇功,是否姓王。”钱谦益闻言立时一个激灵,猛然坐起来,把那花魁名妓唬了一惊,娇气而又幽怨“啊”了一声。平时一贯怜香惜玉的钱才子也不回头,只是张大了一对眼,炯炯朝向门外去。

“老爷恕罪,奴不不知啊,只是打听到了一些零碎。”钱不吝一脸为难的苦叨道。

“快给老爷我更衣,去,去兵部。”钱谦益欢乐展颜的笑道,手忙脚乱的提着裤子跳进屏风后,他的衣带却已是找不到,那榆木的衣架上有件素红罗裙,他去翻了翻,终于从里面抽出一条灰黑绸子,暗道一声晦气啊,心里很有些介怀,深呼了口气,把这不祥的念头拨开去,系好衣带后,胡乱套了件仆人取来的蓝领道袍,修整了发髻,戴上乌冠,镜子前做了几个姿势,心里便耐不住,只是以为这形很好了,这身道袍配上自己的飘须,很有仙风道骨的高人质气。

气派的八抬大轿早已在门外候着,八名轿夫正在门房内小声闲聊,不时拿烟杆凑近嘴边噗一口,随后十分满足的吐出一团白烟,他们是钱家特顾的轿夫,在南京城里体面人家的仆人也都细皮嫩肉,一副贵气的面相。

门外石阶还坐着两名轿夫,是为名妓兰今夕抬轿,他们的衣裳素色了许多,料子与脸皮一样粗粝陈旧,同样是轿夫,这两人就佝偻身子,卑微的眼都不敢抬,只是捧着一碗黄酒,细细品尝,钱家人不许他们进屋子,却嫌弃着分别赏给一海碗酒用来驱寒,或许是这酒十分醇厚,引得他们不时闭目回味。

只听有细碎的脚步声,是钱不吝小碎步过来,他瞥见石阶有两贱汉不开眼挡了道,不假思索就挥鞭抽过去,噗哒,噗哒,这两轿夫可惜碗里的好酒,只顾用胸去护碗,那皮鞭在各自的背上挨了结实,疼的他们冷汗直冒,忙躲避开去,嘴里犹自口称不是。

钱不吝也不理会的,伸手去推开门,骂道:“狗儿,爷我忙的脚不沾,你们就藏这抽闲烟,老爷要出门去了,要是耽误了老爷的大事,你们就往河里跳,死去吧。”说完捂住口鼻连退三步,被屋里的滚滚浓烟逼了出来,呛人的烟味把他熏了一跟头。

“哎呦哎呦,吝爷,您老海涵,老爷今儿要提前出门吗。”轿夫们忙从椅子上撅起屁股,上去围着钱不吝告罪道。

“老爷什么时候出门要跟你请示吗,滚去。”钱不吝没好气的骂道,烟草这种东西抽惯了就甘之如饴,从来不沾的人却难忍受,他是钱谦益的贴身仆人,从来不敢沾这东西,怕身上会有熏人的呛味,令老爷不快,却不免格外讨厌宅里有下人抽烟,每次撞见了都要破口大骂。

钱谦益自然不知自家下人间琐细碎杂,他一如既往坐这抬官轿穿街过巷,过不远至兵部衙署台阶下,南京贵为陪都,六部三司齐全,俨然如似一整个儿朝廷,实则是西贝假货。这里的官员清闲惯了,点牟准时看心情,坐堂官常不知去向,莫问,一问就是生病,真要有急事请去秦淮河畔青楼里找人。

钱谦益深谙此地风气,故而迈开大步去了后门巷子,兵部的一位小吏员果然躲在这偏僻厢房里,他正拿一条破抹布擦拭窗台,钱谦益心细眼尖,留意到头顶横梁有一行渗水溜下,地上备有个木桶接漏水,然而这一行渗水犹如灵蛇,游走不定,忽而偏左,忽而偏右,那木桶却不能动,口子包不住,底下水渍阔淤开来,泥泞如泽。

“吏员杨隆拜见钱大人。”这个杨姓署吏没有品级,职称位列南京兵部衙门之末,却总揽衙门事务。这倒不是说此人有多大能耐,衙门里事儿太少,只一个小吏员足矣。

“北京刚送到的那一份捷报,去取来。”钱谦益虽贵为礼部侍郎,正三品高官,可待人却谦和,微笑着问道。

“是,钱大人。”杨隆作揖施礼,又退回案牍前翻了翻,找到了一张纸笺,双手高举,恭身呈递。

“不错。”钱谦益接过纸笺,随口点头赞许道。摊开自上而下瞄了一遍,儒雅风流的笑颜瞬时僵定,暗呼不妙。

远在天边的紫荆城,艳阳高照,明廷上下喜气洋洋,特选在这日午时盛办太庙献捷大礼。万众臣将跟前,崇祯拖着瘦弱黄影拾阶而上,他抬头瞅了眼这座殿宇的匾额,上面就只是题字“太庙”,大道至简兀显字下的大殿巍峨厚重。

午时的阳照熠然致昏,崇祯眼冒金星,忙收回目光,平视过大门槛,殿中厅堂正有道场跳得正欢,鼓乐梆梆作响,不时呜呜又吹号角,许是这座太庙的殿墙厚如城垛,这些鼓乐声从外处听,居然只是隐隐约约,听不出大动静。

待他提起裤褂一脚踩进门槛,耳边鼓乐声突大作,震的他身子不禁一颤,跨过门槛的一只脚险些崴了,鼓乐声的余嗡更是在耳中久久萦绕。王朴神甲营的那次献捷,因京师犹处险境,仓促间从简了,这太庙献祭鼓乐他倒是首次从近处听,“原来从前的历代先祖在行献捷时都要遭这遍罪。”皇帝性子喜静,不惯这吵闹,不禁微微愁了眉头,暗自腹诽道,随后又自愧不该对先祖失了尊敬,自怨自艾,更感所谓献捷索然无味。

他不知不觉渐跨大步,尽赶着从吵闹的道场中通过,皇后周氏忙捣起小碎步,亦步亦趋紧随,始终落于皇帝侧后一步,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绳子牵系两人,又似有一把尺子夫妻各持一端,量好了差距。

后边传来一个幼儿的“呀呀”呢喃声,年纪四岁的皇长子朱慈烺瞪大眼珠子,可爱小手在空中虚拍,引得崇祯回头,正巧与皇后周氏四目相对,温情融化冰霜,崇祯难得有了些暖意,回了她一个笑。

周氏眼中尽是崇拜倾慕,眼前这是她的丈夫,一个温柔的男人,节衣缩食的当今天子,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大明取得了一场空前大捷。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