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七 顺治帝龙驭宾天 李晋王大破象阵(1 / 2)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最新网址:www.xs.l</p>随着定国在瑞羊岳隘大破缅军,明军再次逼近至阿瓦城近郊。

阿瓦城外有两条江,北面那条大的名叫伊洛瓦底江,另外一条小的名叫噶喇江,整座王城三面环水,只有西南面与陆地相连。自从白文选退兵之后,缅王莽达喇知道明军断然不会善罢甘休,随时都会卷土重来,遂召集全城百姓,将阿瓦城通往陆地的方向凿出一个人工湖,并引入江水,只留下三座土堤与陆地相连。除此之外,缅军还征调城中百姓在距城四里之外修筑了一座木城,以为前哨。

在南噶喇江北岸,两万明军早已整装待发。定国端坐于“二斗金”上,目光深邃地望向南岸,只见不远处的阿瓦城在薄雾中隐约可见,渡过了这条江,就可以直逼阿瓦城下了。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疾驰而来,于定国面前勒马停下,传令兵顾不上下马便迫不及待地抱拳向定国禀报道:“启禀元帅,浮桥搭建完成,随时可以渡江!”

定国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传令兵吩咐道:“速速通知巩昌王,令他同步进军!”

“遵令!”传令兵虎吼一声,当即拨转马头,策马而去。

随即,定国高高举起右臂,猛地向前一挥,喝令道:“全军出发,迅速抢渡浮桥!”

随着定国一声令下,集结于江岸边的两万明军将士相继踏上浮桥,依次渡河。然而由于浮桥狭小,直至夕阳西垂,夜幕将至,明军仍只渡过了将近一半人,还有一万余名将士停留在北岸等待。

见天色渐暗,定国不敢托大,当即下令已经渡过江水的明军将士快速在浮桥前扎下三座临时营寨,彼此互为犄角,牢牢地守住渡桥,然后传令全军点起火把,连夜渡江,不得贻误战机。

至清晨时分,明军主力终于全部渡过了南噶喇江。

尽管已是兵临城下,但定国仍希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此他特意派使者进入阿瓦,面见缅王莽达喇,向他发出最后通牒:“苟送上出,则我罢兵。”除此之外还要求缅方提供战象、马匹、粮饷等物资,作为明军进入缅甸的军费补偿。

莽达喇听后不禁勃然大怒,态度强硬地一口回绝道:“你王避难来我国,我是恩人。前有一野王子来,反将仇报。你主在我家尚如此,若还你主,更不知如何做出来。你要攻城也不妨,二年三年皆可,只是你们水土不服,兵亦有减无增,我不怕。”

信使悻悻而归,听完信使的禀报,定国知道已无和平解决事端的可能,遂决定采取军事行动,以战促和,迫使缅方尽快交出永历帝。

就在定国在缅甸整军备战之际,永历十五年正月初七日,清顺治帝于养心殿病逝,时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其第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以八岁的幼龄登上了皇位,并改次年为康熙元年。

消息传至云南,吴三桂顿时陷入了彷徨之中,按理说他身为亲王,为尽人臣之礼,理应进京哭拜先帝,可吴三桂担心如今云南形势渐渐稳定,而自己手握重兵,若是回去,朝廷会借机把他扣留在北京。为了防备朝廷的意外之举,吴三桂思虑再三,最终决定以退为进,将所部藩兵分为数股,陆续启行。

一时间,在云南通往北京的官道之上,人马塞途,居民走匿,吴三桂方才刚行至半途,其先头部队便已然抵近至京郊。吴三桂的异常举动也引起了清廷的高度警觉,为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四大辅政大臣在经过紧急商议之后,决定以康熙帝的名义颁下谕旨,命吴三桂不必进京,只须在京城外搭厂设祭即可。

吴三桂见目的达到,于是故作姿态地据理力争了一番,这才遵诏而行,传令全军停止前进,然后在京郊新设的顺治帝灵前假惺惺地哭拜了一场,旋即迅速提兵返回云南去了。

此时,在明军的步步紧逼下,缅甸朝堂之上已然乱成了一锅粥,诸臣皆众口一词,要求缅王莽达喇尽快将永历帝这个祸害送走。莽达喇思忖着就这么把永历帝送还给明军实在是心有不甘,遂干脆派出使者前往昆明,请求吴三桂出兵帮助剿灭驻扎滇缅边境的明朝军队,并承诺只要吴三桂肯出兵援缅,自己愿意送出永历帝作为见面礼。

吴三桂大喜过望,然而他认为现在机会虽然不错,但时序已过,不利于大军出征,倒不如虚张声势,摆出出兵的架势,借以牵制缅方不要把永历帝交还给明军。

为此,他立即上疏清廷,疏中言道:“春深非用兵之时,宜许以应援,遣永昌、大理边防兵,裹粮出边作声势,巡行蛮疆,促缅人备船,称大兵即至,应之以术,然后可则缅人送永历也。”

在送走缅王派来的使者后,为了给将来的军事行动扫除后顾之忧,吴三桂又亲率大军进攻先前响应明军起兵抗清的磨乃土司龙吉兆、龙吉佐兄弟,因先前与那嵩曾有盟约,兄弟二人自是誓死不降,苦苦坚守了七十余日,终因粮尽援绝,城陷被擒。

吴三桂亲自审问二人,不解地问道:“朝廷素来待汝等不薄,为何听信李定国之言,图谋造反?”

龙吉兆凛然一笑道:“吾等受国恩三百年,仗义守死,如何称之为谋反?倒是王爷你,世受国恩,却死心塌地为满酋效力,从北京到云南,一路对我朝赶尽杀绝,你自忖对得起大明,对得起崇祯爷,对得起祖宗么?”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