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货币战争(1 / 2)

[一起品小说 请记住www.17pxs.com 手机版访问 m.17pxs.com 无弹窗小说网]

(本不好意思开口,但新人需要鼓励,厚颜求收藏、求推荐,鞠躬感谢。)

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为什么你手中的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

为什么中国要警惕美国的国债?

……

这段话是不是很熟悉?

是的,就是《货币战争》。尚文远已经把书的简介写出来了,当然,做了一些小的改动。

选择《货币战争》这本书,理由其实很简单。一是这书是前世的畅销书,而且是最顶级的一类。二就是当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

在现在的中国,无论是当政者还是普罗大众,由于事实上的被国际社会孤立,信息的封闭和不对称。使他们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风向都表现出反应的迟钝。

也有部分先触摸到外面世界的有识之士会有清醒的认知,但因为刚刚结束的,历时十多年的国家动荡。尽管由于这几年的改革开放,让紧绷而敏感的神经稍有些松弛,但一般人都不会轻易去碰触,那些异于社会主流的领域和事物。

金融领域更是如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前夜。人们对金融的认识还基本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金融体系非常单一,银行还仅仅停留在存储和放贷这两项功能。而金融业在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重要作用,被人们所忽略。

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等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领域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

可以这么说,现在中国的金融业是初级的。面对全球的金融竞争,是虚弱的。

尚文远一方面是想拿点重量级的书来打动出版社,争取自己的第一桶金。但同时也有个小小的野心,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国家的当政者一些提醒。

《货币战争》这本书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尚文远清楚的记得,前世《货币战争》在2006年甫一上市,就在当时的国内造成不小的轰动。并持续风靡中国大陆多年,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海外,曾被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广泛报道。

在韩国,《货币战争》系列创下韩国引进图书的销量纪录,强烈震动了韩国各界;

在波兰,被波兰第一副总理向政府官员大力推荐,并亲邀作者前往波兰讨论“货币战争”;

在俄罗斯,《货币战争》系列将作为莫斯科市政府的推荐书介绍给广大市民。

尽管这本书被很多金融业内人士所不屑,其中危言耸听的行文也被很多人诟病。

但它用平实易懂的文字将普通人看来枯燥、晦涩难懂的金融学和经济学常识进行普及。

使人们读懂了经济危机,读懂了通货膨胀。能够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认识这个世界,对历史事件在新的角度上进行解释。哪怕有阴谋论的嫌疑。

也能让普罗大众至少有那么一点认识,保护自己所剩不多的财富。

尚文远相信,这本书提前20多年面世,不出意外,将注定会在全国掀起一股对金融、经济关注的热潮。一定程度上,还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方面。

如果时间来得及,说不准,10月份通过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也会受到影响。

尚文远希望这只小蝴蝶,能够给苦难的中国,带来哪怕一丁点的清风。

写完内容简介,按照原书,应该还有一篇《前言》:的中国经济航母,会一帆风顺吗?

但当下的情形,不能这么写,尚文远思虑许久,决定改成:启航的中国经济,你准备好了吗?

在这篇前言里,尚文远首先回顾了从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29年的时间跨度,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金融业在这几十年间的发展、变化。

然后,又重点把金融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民生的重要作用概略叙述一番。

也顺带提了一下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并大胆预言,随着美国对外投资速度的持续下降,美国转而倚重来自国外的投资以支撑本土经济的增长。1985年美国将从净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结束自1914年以来作为净债权国长达70年的历史。

而在这段历史结束之后,美国却用另外一种形式,让全世界为其输血。

在前言的最后,尚文远写道: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时间已经走过了第六个年头。国家正以无可阻拦、一往无前的磅礴之势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这种剧烈的时代变迁中,发生着肉眼可及的变化。

我们也怀着无比强烈的信念,开始走向世界。

但启航的中国经济,你已经准备好了吗?

推开舷窗,你是否已经看到大洋上那滔天的巨浪?你是否已经看到暗沉天际的电闪雷鸣?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扑面涌来的狂暴风雨?

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尚文远将前言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他必须确保有些提法是否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稍有差池,别说第一桶金,弄不好还得让家人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谨慎是必须的。

基本确认没什么问题后,开始写大纲。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