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七章 凭本事抢的,有意见?(2 / 2)

等等,好像本宫也是被这家伙抢来的来着?

那没事了。

新安公主悻悻的向前走。

杜英不知道这丫头又在胡思乱想什么,他们司马家的人在这方面还是有特长的,大概是当傀儡当久了吧?

所以想象力比较丰富。

————————————

小姑娘的闷闷不乐,来得快,去得也快。

新安公主很快就带着桃叶逛街去了。

杜英却没有再跟着她们一起,因为疏雨找到了他,表示有一个人要求见杜英,已经到距离长安城不足十里的地方。

桓冲,桓幼子。

所以杜英急匆匆的返回都督府。

桓冲,在关中的整个军队体系之中,显然是很特殊的存在。

身为桓温的弟弟,他率军守着敦煌,眼巴巴望着西域,也为关中守着西大门,按理说大家应当感念他的“弃暗投明”,可是偏偏桓冲这人,在此之前就是非常有主见的,桓温的命令他也不见的能听,因此大家也难免担心,都督的命令又能约束他多少呢?

更何况昔日桓冲往镇敦煌,可不是投降杜英,而是和杜英约定好,他在敦煌,全力西向,并不会听从杜英的调令率军前往中原,所以不管关中前线吃紧与否,和他桓冲都没有什么干系。

但是杜英想要让桓冲老老实实蹲在敦煌、不在背后捅刀子,还得保证对桓冲的粮草、兵刃等供应,且在大战略上支持桓冲对于西域的攻伐。

因而在都督府上下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

桓冲霸占着敦煌,听调不听宣,岂不是在敦煌就和土皇帝一样?

不过桓冲的一些举措还是打消了都督府上下一部分的疑惑,他在敦煌大力推行关中新政、开放贸易、开设书院,并且几次三番请关中派遣官吏前往敦煌,协助管理民政。

都督府这边自然是就坡下驴,从凉州就近抽调官吏前往。

凉州官吏,其出身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是因陈守旧的本地世家,对关中新政属于是捏着鼻子承认的态度,另一部分自然是和杜家关系好的世家,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从龙之臣,管他新政对世家制度有没有好处的,以后大家就是勋贵了,这岂不是比世家更金贵的铁饭碗?

所以后者对于都督府是坚决支持态度,自然也是抽调这部分的人前往敦煌,彻底接管了敦煌民政。

而桓冲在敦煌,只是厉兵秣马,对本地民政不加干涉,反而主动把兵营挪出城池,还亲自带兵前去修缮玉门关和阳关,令这两个已经荒废久矣的汉代凉州门户重新有了汉家旗帜。

桓冲的这般作为,渐渐地让都督府上下对他调低了戒备。

这家伙······当真是个妙人儿啊!

这句话,就是王猛哭笑不得之中,最终下的定论。

这一次桓冲前来关中,却是其移镇敦煌之后的第一次。

带着百余名骑兵,一路风驰电掣,几乎跑出了六百里加急的速度,让杜英都怀疑河西走廊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难走了。

至于桓冲来的目的,杜英当然也很清楚,其在敦煌窥探西域久矣,显然觉得已经到了出兵的时候。

真正要出兵西域、翻越戈壁大漠,少不得还得关中提供粮草支持,所以桓冲需要杜英点头。

马停在都督府门口,桓冲打量着都督府门前矗立的一对辟邪,又看着并不算富丽堂皇的都督府大门,深吸了一口气,翻身下马。

恰在此时,杜英带着张玄之、阎负等都督府要员,大步走出来。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