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零章 氐羌混一同(2 / 2)

关中现在对骑兵有极大地需求,尤其是随着战场重心转移到北方,依托西凉战马,建立起来一支和鲜卑人不同且亦有自家长处的骑兵就变得愈发重要。

之前关中对于骑兵的建设思路,也是在精不在广。

既是因为大规模骑兵的训练,需要大量的马匹,同时也是一个吞金无底洞,关中着实养不起,也是因为能够上马弯弓的汉人,还是太少了,把凉州上下榨干了也就只能快速训练出来几千骑兵而已,分散到各处战场、各个军中,聊胜于无。

轻骑兵在关中军队里唯一亮眼的表现,大概也就是谢玄和杜英一前一后率军奔袭淮南了,但是两淮之战,本就是借力打力的战斗,凭借这些骑兵本就不足以和十万鲜卑军队硬碰硬,而最终杜英主要依靠的还是步卒,以完成必须要硬碰硬的战事。

当然,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再结合关中已经小有所成的冶炼,关中的甲骑倒是发展建设的不错,只不过一样供应不起庞大数量的甲骑,只能在几支主力战军之中维持百余人之数,配合甲士充当刀尖。

但显然现在关中的骑兵数量远不足以满足驰骋平原,并且和鲜卑人展开大规模骑兵会战的可能,所以关中后续也开始把重点放在吸纳氐人和羌人参军上了。

随着关中如今的蓬勃发展,民生重振,各处工坊都是紧缺人手的时候,整个社会上有大量的工作和无主的机遇、潜藏的财富,所以原本还相对对立的汉人和胡人之间的矛盾,已经逐渐消弭。

汉人也开始积极地招募胡人做工,同时胡人也一样欣然和汉人混居、通婚。

延续几代人的压迫、反抗、挣扎和仇恨,显然已经在蓬勃进取的关中发展浪潮下被掩盖,并且通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融合、提携、帮助,逐渐消失散去。

若春风春雨,润物细无声。

归根结底,之前的一切黑暗和对立,都是因为资源太少导致的弱肉强食。

而现在社会在发展,机会在增多,温饱在缓解,那么又何来的生死矛盾?

当生死仇恨转变为街坊邻里的小口角时,曾经的民族仇恨和对立,也就逐渐转变为了融合和发展。

为此,关中书院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依托关中新政下的天下繁荣和平,才是真正解决这乱世的基础。

说到底,就是人人能温饱,少有所养、老有所依,又何来矛盾呢?

那位尊称河蟹的大神,自然也就会莅临人间。

正是在关中这种蓬勃团结的社会风气下,越来越多的强壮氐羌人参军,而在军队这个大熔炉之中,他们和汉人混合编练、同甘共苦,逐渐称兄道弟且书同文、言同声,融为一体、再不分彼此。

这既有都督府在其中悄然引导的功劳,自然也是因为当一个社会从战乱困苦之中恢复元气后的必然。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