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四章 少将军说的对啊!(1 / 1)

而刘建和刘牢之各自掌控一支水师又让杜英和桓温无法对两淮形成完全掌控,因此反而会渐渐地重用他们父子二人,以防他们反水之后导致自己这边彻底失去对两淮的控制。

如今的情况,便是刘建和刘牢之在两方之中的地位都无可替代,不过他们也一样没有得到充足的信任,但是相比于失去手中军队的掌控权换来一个主上的心安,刘建宁肯还是自己掌管军队。

这是乱世, 不能对头道:

“朝廷应当已经有北伐之意了吧?可有让阿爹为前锋?”

刘建一惊:

“这汝已知晓?”

“都督未受皇命恩旨,就掀起了如此声势浩大的北伐,完全是其个人所为了,如此一来,朝廷的脸面向何处放?

因此朝廷已经在建康府营造声势,由大司马挂帅北伐,而现在整个南北战线上,荆州向北通往中原的道路已经完全被关中封死,再加之朝廷也参与其中,定然不会让大司马独擅其美,因而选择走两淮是必然的。

北方敌情未明,此次北伐又更像是建康府中几家为了反制都督而无奈做出的选择,因此大司马本身也不见得会非常积极,他大概会更喜欢在建康府内先确定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急匆匆的北上。

毕竟历来北伐,能够成功者寥寥,现在的大司马,可经受不起一场失败,尤其是在都督成功的同时,所蒙受的失败。

因此大司马必然要选择一个和自己干系不大、有足够威信和名望的人,统兵作为前锋,成功则顺势令其和都督交锋,失败则可以把罪名一股脑的推到他的身上。

阿爹认为,在大司马的眼中,谁比较合适呢?”

刘牢之的最后一问,如醍醐灌顶,似振聋发聩,让刘建瞬间清醒过来。

朝廷此次北伐的宗旨,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力图告诉天下,朝廷并非只知道内斗夺权之辈,北伐这种大事我们也一样上心罢了。

而为了避免贸然进军导致的损失,桓温推出来一个人充当开路前锋,试探鲜卑人的虚实,是必然的选择。

他不会动用本部兵马,就必然会把主意打到刘建的头上。

到了那时候,刘建这个征虏将军,不出征也得老老实实的出征了。

至于两淮水师,在刘建走后,肯定会被随后赶来的桓温全盘接收,又或者被荆州水师所替换。

“这,这······”突然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选择题变成了送命题,自己就是在给朝廷背锅的路上一路狂奔,刘建更加不淡定了,急促的问道,“莫非几代人之基业,两淮父老之盼望,将要断送在刘某的手上么?”

看着到了这种关头还虚伪说大话的老爹,刘牢之也有些无奈,解释道:

“既然大司马图谋水师,则令其不能得之。既然大司马意欲坑害阿爹,则阿爹带着麾下将士趁势投靠关中,岂不为两全之策?

你们说呢?”

后一句话,是在问那些目瞪口呆的幕僚们。

少将军说的对啊!

他们正想要随声附和,但是旋即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加入书签